傳媒中心
智昌使命,致力于讓人機共融創造社會價值
以ChatGPT為代表的AI大模型,正開啟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。而這,還僅是數字經濟應用場景的一個細分領域。
數字經濟風口正勁,寧波如何切準賽道“迎風起跳”?4月17日下午,寧波舉行“甬數未來”系列論壇首場活動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峰論壇,鄭緯民、陳十一、張東曉等院士專家,圍繞人工智能、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為寧波“卡位”未來產業新賽道,發力融合產業支招。
積極探索未來產業,近年來,寧波一直瞄準人工智能、元宇宙、量子科技、前沿新材料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,加快推進技術探索,加強企業引育,創新場景應用,已在全省率先謀劃了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。人工智能產業,正是該市重點布局的特色未來產業之一。
數據顯示,目前全市涉及人工智能的關聯企業超400家,產業規模超過500億元,招引該領域頂尖人才突破300人,在城市管理、醫療、教育、制造等領域謀劃建設了一批具有寧波特色、管用實用的場景應用。
其中,在制造領域,智昌集團作為一家以三元控制技術為核心,由蜂群機器人為載體的產業腦聯網創新型集團公司,旨在打造實時、共享、無人的智能制造新體系。
智昌集團自主研發的三元智能控制器為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內核,它包含泛在智能控制器、群智網絡控制器和產業智聯平臺。泛在智能控制器讓設備、包括機器人成為自我進化的智能個體;群智網絡控制器實現在產線和企業級實現協作互聯,實現控制層的云化和全實時化;產業智聯平臺通過數字孿生技術,實現決策層的實時化和透明化。該系統把所有的數據映射到云端,然后從云端進行優化,依次傳遞到下層,打破了傳統的工業控制體系,為人工智能在控制層到決策層的深度嵌入提供了基礎平臺。
產業智聯網平臺是一套可模塊化應用于中小企業、大型企業產業園區、產業集聚塊的“工字型”超機器人產品體系,面對中小企業、大型企業、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等不同應用場景、不同客戶的需求,該系統為人工智能在控制層到決策層的深度嵌入、縱向貫穿、橫向協同提供了基礎平臺,使產業中的物質流、工藝流、資金流和信息流轉化為智能流,在產業生態中實現廣泛的機器賦能、產線賦能、企業賦能和產業鏈賦能,將智能工廠及產業鏈升級為巨型超機器人形態,為寧波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、產業數字化轉型增添助力。
就在上周,寧波市委主要領導在全市數字經濟創新提質“一號發展工程”大會上再次強調,要培育未來產業新增量,建設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創新聯合體,充分發揮甬籍院士、科研院所的智庫作用,為產業決策、賽道選擇、前瞻布局提供科學有效的決策參考。
當前,寧波東方理工大學(暫名)正在高標準謀劃建設寧波市“智能科學與技術”登峰學科,做優做強學科團隊。寧波一方面借此打造人工智能人才“蓄水池”,另一方面正充分發揮甬江引才工程等人才項目的輻射帶動作用,積極引導人工智能領域的各級各類人才集聚寧波。
在此背景下,寧波為做強未來產業能級,扛起“數字孿生標桿城市”大旗,當地政府又與寧波東方理工大學(暫名)合作,共同籌建了寧波數字孿生(東方理工)研究院。當天論壇,還舉行了寧波數字孿生(東方理工)研究院專家咨詢委員會聘任儀式,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、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陳熙霖、甬江實驗室主任崔平、智昌集團董事長甘中學等11位院士專家組成智囊團,日后將為寧波的科學研究及產業發展提供決策。
“數字孿生涉及較多學科,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基礎性技術,可覆蓋眾多領域?!睂幉〝底謱\生(東方理工)研究院執行院長曾文軍介紹,未來,該院還將聚焦智能硬件與感知、建模與仿真、人工智能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信息安全等多個子方向,探索關鍵基礎性技術。同時關注場景產業化的研發,重點推動技術轉移或落地到一些未來產業及融合產業的發展中。
部分片段截取來源:潮新聞客戶端、甬派客戶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