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媒中心
智昌使命,致力于讓人機共融創造社會價值
生命重于一切的當下,人員流動難的“痛點”、原材料供應的“卡點”以及物流運輸“堵點”成為企業復工復產的難點,機器換人程度的高低對企業復工復產的賦能明顯,“機器換人”、數字車間等“云上”項目也成為疫情期間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助推器,率先實現復工復產,為產業鏈協同復工提供樣板,為智能化改造升級堅定了方向。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自動化、智能化的道路。
人類肉體的脆弱,在這場疫情中再度體現。勞動力聚集的傳統工廠,成為復工潮中重點防控的高風險地帶。而各地抗疫前線,機器人同樣火線登場,由于可降低交叉感染幾率、24小時在線高效運營,在某些場景替代人力,成為此次疫情中不可或缺的主力軍。
在人機協作、機器人換人領域,智昌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:智昌集團),在2021年機器人峰會,對外發布了雙臂協作機器人,基于承擔科技部重大專項的研發成果——三層分布式智能控制技術,又重點研發了機器人即服務(RaaS)的軟硬平臺,應用云-邊-端融合技術持續為消費、3C和生物醫藥等領域客戶服務,降低機器換人門檻,助力客戶數字化運營,實現指數級價值增長。
智昌集團自主研發的“雙臂協作機器人”產品具備高安全性、高可靠性、便捷使用的特點。該“雙臂協作機器人”是主要面向3C裝配、柔性線纜收尾打包、醫療手術、生物學實驗室等領域的輕型、柔性、雙臂協作機器人,它是由兩條單臂協作機器人有機組成的真雙臂。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基本形式的單臂協作機器人,也可以選擇雙臂協作機器人。在疫情當下,可以替代人,避免人員接觸造成交叉感染。
雙臂協作機器人具備四大優點:
1、雙臂協同——柔性任務處理能力;
2、雙臂協作——柔順力控和碰撞檢測;
3、拖動示教/無線示教+低代碼編程——降低用戶使用門檻;
4、云邊端協同智能終端——支持多機協同和場景自適應。
應用場景案例
服務領域
當前,預防疫情擴散,最普遍的就是無接觸和及時消毒,人工防控易交叉感染,辦公環境消毒殺菌等問題凸顯,如何利用科技防控變得尤為重要。
通過搭載AMR的“雙臂協作機器人”,不需要防護服,不需要護目鏡,能代替人類剿滅新冠病毒。該雙臂具有噴霧消毒和擦拭消毒功能。通過機身上的雙目攝像頭、激光雷達以及超聲波雷達掃描周圍環境,快速構建環境三維地圖,再通過AI算法加持,可以自主識別擦拭消毒目標,自主規劃全區域覆蓋的噴霧及擦拭消毒最優路徑,通過自主導航、避障和移動的方式完成消毒區域作業。結構上集手-眼-腿-腦于一體,功能上集噴霧和擦拭消毒于一體,既可以實現大范圍自主消毒,也可以實現對特定目標的定點、跟蹤噴灑消毒及擦拭消毒。
經大量實際使用測試和優化,性能穩定,使用安全。搭載AMR的“雙臂機器人”還可以應用在“巡檢”領域,在釋放人力資源價值的同時,又能提高發現安全隱患的精準度。
醫療手術行業
醫療機器人作為高端智能醫療裝備的代表,已被廣泛應用于手術、康復、診斷和醫院基礎服務等多個場景。但整體而言,我國醫療機器人產業與國外同期發展水平相比仍有不足,當前,我國醫療機器人已經進入了發展快車道,智昌集團結合自身優勢,自主研發的“雙臂協作機器人”和醫療手術行業龍頭企業合作應用于醫療手術行業。雙臂結構相較于單臂結構,無需設計一套結構復雜的平動裝置,在支氣管鏡手術中只需要兩條機械臂“抓住”支氣管鏡往前送即可。另外,在手術中的擺位,靈活性方面更具優勢,也更能體現手術機器人在科技感和實用性方面更好的融合性。
在該領域,搭載智昌“雙臂協作機器人”的支氣管鏡手術機器人可提升醫生手術能力,減少手術傷口及減少術后并發癥,而靈活的機械臂與高度復雜的手術兼容,通過算法處理,機械臂將外科醫生雙手的活動復制成為人體內相應的儀器細微運動,可使外科醫生在較小的空間內流暢及精準的移動手術器械,是高端醫療裝備的代表性產品。
對于醫生來說,通過支氣管鏡手術機器人,可以使整個手術過程更輕松,更精準。對于病人來說,該手術機器人提供了較傳統支氣管鏡孔徑更小的導管,能進入到更小的肺葉支氣管對早期肺小結節進行診斷,同時可通過內窺鏡畫面實時監測對疾病組織進行精準治療。
工業領域
近年來,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要素成本上升、落后產能過剩、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乏力等一系列問題,同時,因為疫情使企業“機器換人”決心更加堅定。在工業領域,智昌“雙臂協作機器人”就可完成柔性穿線的動作,該機器人采用雙臂協同機器人結構,通過兩個手臂的智能協同,完成傳統由手工操作的“穿針引線”工作,實現生產過程中柔性穿線。穿線過程中,基于視覺和力覺的多傳感融合技術保證穿線的準確度。